医学气功就是中医气功:调人体形气神,锻炼治未病



        医学气功是医学与气功学的交叉学科。由于“医学”在前,“气功”在后,故首先以“医学”限定“气功”,说明这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气功。其次,“气功”也限定“医学”,说明医学气功是气功的一个分支或流派,它与气功的关系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。


        医学气功中的“医学”在历史上是指中医而不是西医。古代的医家气功,是中医学家为了医疗目的而应用的气功,是将气功作为一种疗法,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于临床祛病强身的气功。医学气功是一门研究中医学领域内气功的历史发展、基础理论、操作技术及临床应用的学科。


        由此可见,医学气功学科也就是中医气功学科。目前在中医药各学科的名录中,这一学科的名称是中医气功学。


气功实质是同调人体形气神


        形、气、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首见于成书于西汉前期的学术典籍《淮南子》,它认为人体生命是由形、气、神三个要素构成的,并且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的一体。

   

        这一生命观包括两层含义,其一,人体生命是由形、气、神这三个要素构成的;其二,人体形、气、神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。


        这一观念体现于气功学说中,即气功修炼的本质是通过对形、气、神的锻炼和调控,运用各种方法使形、气、神合为一体,促进机体自组织平衡有序。并且,其调控形式有三。


调控形,使形、气、神三位一体


        在对形的锻炼和调控中侧重于形,但是神、气服从于形,并且神在其中也要起主宰作用,从而强化形的功能。这一练法要求形体放松,精神集中合于形体,念头一动,形体随之而动,以此引动人体内气流动,从而有序化人体的生命功能状态。在此过程中,神与形合,形随神动,气随庄动,从而达到形、气、神三位一体的气功状态。


        在对气的锻炼和调控中侧重于气,但是神、形服从于气,同样神在其中也要起主宰作用。这一修练方法通过神与气合,以形引气、以意引气及以音引气,而达到形、气、神三位一体的气功状态。所谓以形引气,就是通过形体动作引动人体内气的流动,即“引体令柔,导气令和”,所谓“气随庄动”。其所引动之气,一是牵动了经络之气,畅通了经络气机,进而调整人体全身生命活动;二是引导了机体组织结构周围气的开合出入,及气机的升降。这一过程是典型的形、气、神相合并使之三位一体的过程。而以意引气是运用意念主动地直接导引气机,使之发生变化,其最终结果亦是形、气、神的合为一体。


        在人体形、气、神三位一体生命活动的自组织状态中,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,气功修炼必然离不开对神的锻炼和调控。历代气功家无论何种门派都十分重视意识运用在气功修炼中的作用,将运用意识作为练功的第一要旨。《唱道真言》中说:“意者,的的确确,从心所发,意发而心空,故又曰有意若无意,意之为用大矣哉。初时阳生,意也,既生之后,采取元阳,意也。既采之后,交会神房,意也。既会之后,送入黄庭,意也,意之为用大矣哉。”“阳神之出,意也,既出之后,凭虚御风,意也,游手帝乡,反乎神室,意也,意之为用大矣”。由此可见,练功的全过程,究其实质就是意识活动的过程。气功修炼通过意识的运用或虚静无为,或意识导引或意守存想等方法使人体生命达到人体生命形、气、神三位一体自组织的优化状态。



气功动静结合,锻炼治未病


        气功通过运动四肢、躯体可促使经络畅通,并运用呼吸、意念调节气血运行,从而达到减肥、美肤,进而预防多种疾病的效果,因此,气功在中医“治未病”中具有重要作用。


        练静功至一定程度,会觉丹田部位有一股温热气感(真气聚集、储蕴)。下伸至会阴穴,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长强、夹脊、玉枕、百会等穴,再向前往下,循任脉经络由“膻中穴”回到“丹田穴”,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(小周天循环)。再进一步锻炼,可出现真气沿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循环的感觉(大周天循环)。练功到此,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,精力充沛。

   

        需要强调的是,静功与动功要相互结合,且要持之以恒进行训练,才能取得最好效果。动功通过舒筋活络使气血得以畅行无阻,静功通过意识诱导呼吸将真气聚集丹田,使之运行全身,两者结合,共奏祛病、健身、减肥、美肤之效。


气功适用慢性病


        传统气功包括吐纳、导引、静坐等方式,是调身、调息、调心融为一体的心身锻炼技能。气功运动的特点是修习者在教练的指导下,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通过自我锻炼而恢复健康。练功时修习者的意识处于宁静、愉悦的状态,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会随之变得协调,通过长期坚持锻炼,可起到强体健身、防治疾病的作用。


        气功通过三调来促使气机协调,以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,可以说气功就是通过自我心理调整,促使生理功能变得协调,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因为气功调身、调息、调心三调操作的作用方式是从机体功能的调节入手的,所以气功运动重在功能状态的调整,其作用以治疗功能性疾病见长。

   

        中国传统的气功内容,兼具防病和治病两种作用,严格来说,包括了健身气功和医疗气功两大内容。由于气功疗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自行练功,患者从学习气功到取得疗效需要有一个过程,故气功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。



分享 :